修復廣華醫院百年總冊 東華三院傳承醫療史

1911年成立的廣華醫院,保留了一批由1910年代起的醫療檔案,當中1917年的醫院總冊載有該院逾百年的醫療資料,是本港目前最具系統及連貫性的醫療文化遺產。不過總冊久經歲月變得殘破,幸得一班專家在東華三院的牽頭下合力進行修復及保存,令這甚具醫療歷史價值的總冊得以傳承。這些珍貴的原始資料有助學術界研究整個九龍地區100年來的人口健康、地區發展以至民生的變遷。

東華三院旗下5間醫院,以1911年啟用的廣華醫院規模最大,該院多年來為市民服務,贈醫施藥,所保留的醫院總冊,詳載百載病人醫療紀錄,為學術界保留了許多珍貴的原始資料。為了令資料可以傳承下去,東華三院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文物修復辦事處早於2012年初,已修復了現存最早期的1917年廣華醫院的醫院總冊,並於日前舉行講座,分享修復總冊過程的點滴。

「總冊記載嘅資料同政府有嘅資料好唔同,可以充分反映100年前病人嘅情況,好有歷史價值。」東華三院檔案及歷史文化總主任史秀英指,政府早年的醫療資料一般偏向數字性,如簡單紀錄每年的病人人數、住院人數和去世病人人數等。相反,廣華醫院的總冊則詳載病人姓名、籍貫、住址、病徵,甚至是病人選擇中醫還是西醫治病,不但有助研究油麻地以至整個九龍地區100年來的人口健康、地區發展和民生變遷,更有助了解當時病人面對的實際情況,「例如當時西醫並唔係咁普及,你會見到1910年代好多人嚟都係選擇睇中醫。」

廣華醫院共有157本由1917年至1945年的中式線裝醫院總冊,即每年約有3至4本。史總主任又指,東華三院一直致力於文化保育,除了廣華醫院總冊,醫院同時亦保留了30年代起的產房紀錄和50年代起的手術室紀錄,是另一批反映本港公共醫療發展的重要原始資料,東華三院檔案及歷史文化辦公室隨後將開始一連串檔案修復和數碼化計劃。

「收到最早期1917年嘅醫院總冊嗰陣真係嚇咗一跳,因為真係太多年前,本總冊好多地方都有破損。」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館長(文物修復)平面文物廖慧沁憶述,總冊原本的藍色封面和封底相當破爛,內頁紙角剝落嚴重,遍布蟲洞,紙本纖維亦變得非常脆弱,故修復過程非常複雜。

廖館長指,第一個修復步驟是要徹底清除總冊長年積聚的蟲卵及排泄物,然後進行固色,避免內頁的紅色欄線遇水化開,之後再採用中國傳統的托裱方法,以中國的扎花紙修補內頁,「每張內頁嘅紅色欄線都好易遇水化開,所以我哋托裱嘅時候對於加水嘅比例要格外小心。」內頁修補好之後,團隊再以染色麻布修補書皮,最後上線釘裝,放入無酸紙盒內保存。

現時,該157本醫院總冊均已全部數碼化,當中大部份亦已經完成修復,並妥善存放於東華三院何超蕸檔案及文物中心內,除可供作學術性研究,透過分享歷史,亦能讓機構文化及香港歷史得以承傳。

本文來源:http://hk.on.cc/hk/bkn/cnt/news/20170428/bkn-20170428083016860-0428_00822_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