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防燥 最緊要識食

今天是「秋分」,為入秋後第四個節氣,意味着氣候的轉變會更加明顯!在中醫學角度,秋天的氣候特質是燥氣旺盛,要是氣候過分乾燥,便容易令人受燥邪侵襲,繼而出現乾燥徵狀,如喉嚨乾涸、乾咳無痰、口唇乾裂、皮膚痕癢、心煩氣燥、容易流鼻血等,當肺內津液不足,大腸亦會缺乏水分,或會引起便秘問題。據註冊中醫師徐澤昌指出,針對秋燥對身體的影響,最佳的預防措施是多喝水、多吃水果,以滋潤身體。

另一方面,不妨進食補益肺氣、生津潤燥的食物,如梨子、蜂蜜、百合、蓮子等。以梨子為例,其水分豐富,生食已有清熱降火、生津解渴、幫助消化等功效,但寒性體質人士不宜多食,否則易傷及脾胃,可引致腹痛、肚瀉等問題。建議以川貝燉梨,煮法最為平和,可最大程度地消除梨的寒性,止咳功效亦最為理想。

順帶一提,對於嗜食煎炸食物,又經常熬夜的人士,若身體遭到燥熱之邪侵犯,或會灼傷脈絡,導致流鼻血,因此應避免進食熱氣、煎炸的食物。平日又可透過按壓穴位,改善燥症,如每日可按壓迎香穴10至15次,可紓緩鼻敏感帶來的不適。


本文來源:http://hk.on.cc/hk/bkn/cnt/lifestyle/20170923/bkn-20170923073039782-0923_00982_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