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房住不炒”

原標題:實現“房住不炒”

提問: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如何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角度來深入理解未來我國住房政策的指導思想?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製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體現了黨中央對當前經濟新常態下錯綜複雜城鎮住房矛盾根源認識的新高度,也充分說明了黨中央立誌建成全麵小康社會的大局觀與曆史擔當,及克服住房領域長期存在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強烈責任意識。這些論斷不長,但十分重要,將成為未來長時期內我國住房政策的根本性指導思想,值得深入學習和體會。

首先,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這將成為未來我國住房政策核心指導思想。一段時間以來,我國城鎮住房價格持續飆升,房地產市場亂象叢生,蘊含了很大的金融風險,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炒房成風,住房脫離了本來的居住屬性,淪為投資和投機的工具。社會上曾經有很多觀點認為,住房天然具有居住和投資的雙重屬性,在市場經濟下,商品住房很難避免成為投資炒作的對象,其價格應該完全交由市場來決定。這些觀點曾經嚴重影響了政府的住房政策製定思路,導致房價經常性出現飆升。隻有“房住不炒”這個提法出現,才是真正抓住解決城鎮住房問題的要害,即關鍵就是要讓至少一部分住房剝離投資功能,使其失去炒的可能性。

其次,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製度”,表明深化供給側改革,將成為未來我國住房製度改革的重點突破方向。黨中央在深思熟慮之後,開始認為住房製度不僅要有市場配置作為主體組成部分,也不僅要補上政府保障的短板,還要在市場配置和政府保障之外扶持培養新供給主體、探索增加“第三條道路”的可能性。那麽這個新供給主體,應該是獨立於政府和市場之外、具有非盈利特征的社會組織機構。針對住房保障,十九大報告提出“多渠道保障”的嶄新提法,表明在推進住房保障建設過程中,不僅是各級政府有主體責任要通過財政和公共資源來提供托底性質的住房保障,也要充分動員和科學有效合理利用社會資源民間力量來提供各種形式各種性質的住房保障與住房扶助。再看“租售並舉”,這是近幾年來政府在住房市場方麵最為大力推進和提倡的口號,其直接目標是要改善住房市場在租售結構上的失衡,其本質思路也是從調節住房供應結構入手,通過化解供給側結構性矛盾,實現住房市場的有序健康發展。

最後,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與“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製度”,以及“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是一個完整整體,不可割裂來看待和理解學習。“房住不炒”提供了思路,住房製度的建設要求指出了發力方向,“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是最終目標。“房住不炒”,除了加強住房需求端的調控包括堅持限購限貸、降杠杆、遏製商品住房過快流通來平抑炒作之風、讓房子變得難炒外,更主要的是治標也治本,從深化住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入手,讓一部分房子變得不可炒、無炒作價值。比如,增加住房供應品種,分流住房需求和投資性需求,針對剛需者提供隻能住不能炒的房子,最近北京推出的共有產權房就是一個有益的探索。無論“房住不炒”,還是“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歸根到底,都是為“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服務,要以這個目標為根本出發點。

(作者為上海財經大學投資係主任、教授)


本文來源:http://news.ifeng.com/a/20171106/52986991_0.shtml